邢台市图书馆位于邢台市信都区钢铁北路,是市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示范基地、河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河北省文明单位,国家一级图书馆。
一、邢台图书馆简史(1928.06—2022)
邢台之有官方藏书,由来已久。
早在明清时期,清风楼就曾是官府藏书之处。
1928年4月,在对奉系军阀的二次北伐中,冯玉祥所部第二集团军于5月3日克复邢台。新县长王兰塘走马上任。
1928年6月,冯玉祥部北路军总司令鹿钟麟将军(河北定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率部进驻邢台。王兰塘县长组织了热烈的欢迎会,并陪同鹿钟麟等人登临清风楼,一览顺德风貌。鹿钟麟雅兴大发,为振兴邢台文化,开启民智,乃慷慨捐资,令王兰塘县长购置进步书刊,于清风楼建立中山图书馆。
1928年6月,鹿钟麟捐资在邢台清风楼设立“中山图书馆”,这是近代邢台图书馆创办之始。
1937年邢台沦陷后,伪县政府将中山图书馆搬到府前东街南侧,并改名为邢台图书馆,。
1945年邢台解放后,定名为邢台图书馆,馆内藏书2000余册,订新华日报4份,管理人员1名。并在馆内开设有职业介绍部、疑难问答部和图书阅览部,每天接待60余人。
1946年,邢台市民众教育馆恢复,图书馆变为图书室,成为该馆的一部分,仍在原址办公。
1948年,民教馆迁花市街北端西侧原裕民公当(当铺)院内,图书室随之迁入,占房三间,管理员一人。
1949年,邢台市民众教育馆改为人民文化馆,图书室也变为人民文化馆图书室。
到1950年,图书室藏书达5000余册,分40类。当时馆内藏有《钦定全唐书》一套,计1684册;《宋史》一套,800多册;《满清和帝俄谈判录》一部;三部书较为珍贵,每天接待读者少则几十多人,多则上百人。
1953年,邢台人民文化馆改名邢台市文化馆,图书室改称文化馆图书室。
1954年,驻邢台的抗美援朝志愿军捐赠邢台图书室数千册图书,此时图书室从文化馆搬至清风楼上办公,藏书已达8000余册,后增加至万册以上,1958年图书室从清风楼搬回文化馆。
1958年,图书室又从清风楼搬回文化馆。是年,市县合并,取消邢台市建制,图书室亦无专人管理,使图书损坏、丢失甚多。到1961年,图书室仅剩下2000余册图书,图书损失率达80%。
1961年邯邢分置,重置邢台专区和邢台市,仍设邢台文化馆图书室。
1962年,“邢台大学”停办,该校图书室20000余册图书交给邢台文化馆图书室接管,由于管理不善,图书继续丢失。
1962年底,邢台市图书馆成立,并对外挂牌办公,图书馆藏书仅剩下5000余册。
1958--1961年,邯邢合署的三年间,邢台图书馆共损失约25000余册图书(含邢台大学图书馆的部分),占图书馆藏书的六分之五。
1963年8月,邢台图书馆由文化馆迁至牛市街对面一小楼内,面积80平方米,职工3人,每天接待读者200多人。
文革开始后,邢台文化馆和图书馆合并,不久两馆停止活动,图书损失严重,藏书寥寥,所剩无几。
1977年,邢台动工修建新邢台图书馆。
1980年8月20日邢台市图书馆建成对外开放,由于经过多次变故,邢台图书馆70年代以前的古旧书籍几乎没有,所有藏书几乎都是重新采编,馆占地面积约6372平方米,建筑面积3670平方米,使用面积2600平方米,其中:书库1000平方米,阅览面积600平方米,本馆藏书以图书和报刊两大类型为主,有各类文总(书籍、报刊、音像)藏量为24万册(件)。
2012年6月29日,邢台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并开放。
2018年5月14日,邢台市图书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使用面积1.5万平方米,内设14个机构部门16个读者服务窗口,拥有阅览座席866个。藏书60.3万册,其中普通中文图书50.2万册、报刊合订本8.8万册,另有数字资源数据库13个。
二、邢台图书馆沿革图
创办人:鹿钟麟
创办时间:1928.06
创办地点:清风楼
曾用名:中山图书馆、邢台文化馆图书室等
镇馆之宝:《钦定全唐书》一套1684册;《宋史》一套800多册; 《满清和帝俄谈判记录》一部。
三、邢台图书馆三大镇馆之宝
邢台图书馆曾藏有三大镇馆之宝,分别是:
1、《钦定全唐书》一套,总计1684册;
2、《宋史》一套,总计800多册;
3、《满清和帝俄谈判记录》一部;
这三部书较为珍贵,为图书馆镇馆之宝。
1、《钦定全唐文》1684册
《钦定全唐文》,1000卷,清董诰、阮元、徐松等奉诏编纂,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扬州诗局刻本。是我国第一部断代文集,汇辑唐、五代文章18488篇,计3042家。此书资料翔实,影响、规模颇大,对研究唐代的文学和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被人们誉为研究唐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原邢台图书馆所藏版本共计有1684册。
2、《宋史》800册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宋史》刊刻有多个版本,包括元至正六年(1346年)至正本; 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的成化本: 明嘉靖南京国子监本(南监本): 明万历北京国子监本(北监本); 清乾隆四年(1739年)武英殿本(殿本); 清光绪元年(1875年)浙江书局本(局本);
原邢台图书馆所藏这800册的《宋史》,不详是哪个版本。
3、《满清和帝俄谈判记录》一部
母庸质疑,这部记录记载了第一手的历史史料,是清朝和俄国之间的外交交锋记录。
四、邢图三大镇馆之宝的流失
邢台图书馆是如何得到这三部珍贵的历史书籍的,不得而知,1953年,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用3000多元书籍将邢台图书馆的三部镇馆之宝《钦定全唐书》、《宋史》、《满清和帝俄谈判记录》做了交换,三部书计2500余册被运往北京,放入国家图书馆。
从后面的经历来看,邢台图书馆起起落落,管理很不完善,幸亏这三部珍贵的书籍被运到了国家图书馆,不然如果因为天灾人祸最终损坏在邢台人的手里,那可就是罪过了。
五、鹿钟麟捐建邢台中山图书馆功德碑
《邢台县中山图书馆记》碑刻立于1928年,碑身高152厘米,宽55厘米。邢台县县长王兰塘撰文并书丹。如今碑依然存在于邢台县清风楼台的西北角上。该碑记载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北路军总司令鹿钟麟率领的北伐军到达邢台后,为了在冀南重镇邢台弘扬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精神,捐巨资在清风楼上建立中山图书馆的经过。
王县长在清风楼上给鹿总司令立的功德碑,碑文如下:
“中华民国十有七年夏我总司令鹿钟麟,北伐凯旋,驻节邢台。环视境内,群峰西峙,百泉东流,水山秀美。城池高深,河北名区也。惟民智不开,腐化者众,极欲振兴而瘠发之。乃慨捐巨资,择地清风楼,建设中山图书馆,因原址久圮。兰塘董其事,以重修鸠工庀材,不数日而焕然一新。从此,琳琅满架,全县民众皆了然于“三民主义之精神,五权宪法之奥义”将见(现),市无游民,野无弃材,人人工作,家家康乐,熙熙攘攘,以进大同。鹿公启导民智,这功与驰驱疆场,灭敌致胜之功,并垂而不朽矣。”
从1928年创办到2022年,邢台图书馆走过了94个年头,如今早已今非昔比,也成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并即将成为百年图书馆,抚今追昔,虽然鹿钟麟主席曾在抗战时期和八路军有过摩擦,但是就邢台图书馆的发展历史来说,我个人觉得还是应该承认鹿钟麟先生的创办之功,也应该感谢一下鹿钟麟先生当年对邢台的义举。
鹿钟麟(1884年3月12日—1966年1月11日),河北省定州市北鹿庄人,西北军著名将领,国民党二级上将,冯玉祥的得力助手。在“北京政变”中,率部三天控制北京城,将末代皇帝溥仪请出皇宫。北伐战争后,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九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十八军军长、南京军事委员会委员、军政部次长及代理部长、河北省主席、兵役部部长等要职。
1938年-1940年,河北沦陷后,河北省主席鹿钟麟率河北省政府迁驻邢台西部山区路罗镇,邢台也做了2年临时省会,省主席鹿钟麟的办公室就设在英谈村中和堂。
邢图之美
书香邢台,大美邢图